您现在的位置: 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 >> 针灸医院 >> 医院荣誉 >> 正文
针灸与穴位的完美搭配能治各种病
作者:佚名   文章来源:不详 更新时间:2015-1-22    

 

  1、大椎、曲池、合谷

  功能:疏风解表,调和营卫。

  主治:外感六淫邪气在表诸证、疟疾及一些热病。

  方义:大椎属督脉,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会,统全身阳气而主表,凡外感六淫之邪在表,皆能疏解。曲池、合谷乃手阳明原合之穴,主气化而能传导,助大椎而调和营卫,故清里达表。如果身热自汗,则泻大椎以解肌。无汗恶寒,则可补大椎以发表。对疟疾寒热,能调和营卫。于虚劳骨蒸、盗汗,有养阴清热的作用。

  2、合谷、曲池、外关

  功能:清热散风,宣通上焦

  主治:头痛、腮肿、耳鸣、耳聋、吐血、鼻衄、手腕及指节疼痛,胸痛等。

  方义:曲池性走而不守,合谷升散而上浮,外关为手少阳之络穴,八脉交会之一,又通阳维脉,故能清热散邪。三穴配合,为治头面、五官诸证属实者,确有效验。

  3、合谷、复溜

  功能:发汗、止汗

  主治:用于表虚表实之汗证(自汗、无汗)

  方义:复溜属肾经经穴,补之可温肾壮阳,卫外固表,泻合谷可清气分之热,热清表固而汗止;补合谷轻扬走表而托邪,泻复溜玄府不固,故而汗出。

  4、百会、水沟、风府

  功能:醒神开窍

  主治:一切卒急昏厥

  方义:百会为手、足三阳与督脉、厥阴肝脉之会,具有通阳安神,缓解厥阴筋急,清醒头脑之功。水沟为督脉和手足阳明经之交会穴,督为诸阳之海,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,泻此穴具有通泄督脉,清理阳明,调整气机,开窍救急之功。风府为足太阳经、阳维脉和督脉之会穴,刺此穴,以搜脑府之风邪。三穴相伍,能是关窍立开,随之苏醒,言语自如,转危为安。

  5、肩髃、曲池(治上肢之主方)

  功能:疏通气血,搜风除湿

  主治:凡一切经络客邪,气血阻滞之证,如中风,偏枯,诸痹等上肢疾患。

  方义:二穴俱属手阳明,肩髃卧针能疏通,曲池走而不守,故上肢一切经络客邪,气血阻滞之证皆可治之。

  6、环跳、阳陵泉(治下肢之主方)

  功能:疏筋利节,调和气血

  主治:中风偏枯、诸痹不仁、痿废不用等下肢疾患。

  方义:两穴均属足少阳经,能舒通宣散。阳陵泉又是筋会,具有舒筋利节之功,环跳搜经络之风,二穴相应,相得益彰。

  7、曲池、阳陵泉

  功能:舒筋利节,清利疏泄

  主治:上下肢麻痹,胸胁疼痛,热结肠胃之腹胀便浊。

  方义:曲池、阳陵泉居肘膝之处,皆属大关节,肘部曲池行气血通经络,清肺走表。阳陵泉又能舒筋利节,泄肝胆清里,是方功能宣通下降,又能分浊泻火,肝肺气郁胸胁作痛,或热结肠中及胃,腹胀便浊,借之清利疏泄。

  8、曲池、三阴交

  功能:清热凉血,祛瘀生新

  主治:妇女经闭,崩漏带下,积聚毒疮,诸般肿痛,瘈疭热厥。

  方义:曲池性游走通导,善清热搜风,三阴交为三阴经之会,属肝脾肾之枢纽,为治疗血分要穴。两穴配伍,则血分之瘀滞、热毒自清。

  9、足三里、三阴交

  功能:益气养阴,健脾补虚

  主治:脾胃虚寒、纳谷不香、饮食不化、食少纳呆、形瘦身弱、或呕或泻,腿脚麻木、疼痛。

  方义:三里升阳益胃,三阴交滋阴健脾,乃虚损治疗不可缺少。胃强脾弱,阳亢阴亏,补三阴交而泻足三里,为补阴之中兼行清浊。又阳虚气乏,风湿客邪成痹,腿胫麻木疼痛时作,一以振阳,一以和阴,则有舒筋理痹之功。

  10、阳陵泉、足三里

  功能:调和肝脾,舒肝健胃

  主治:肝胃不和之症,如吞酸口苦,泄泻呕吐,下肢痿痹。

  方义:阳陵泉为胆经合穴,泻之以肃清净之府,平肝火之上逆,胆府清疏,胆汁入胃,化食消滞;三里为胃府合穴,泻三里,以导胃中之浊气,使其浊阴得降,清阳自生,两穴配伍,对肝胃不和之症,用之有效。阳陵泉为全身之筋会,大有舒筋利节,搜风祛湿之力;足三里有通阳活血渗湿散寒之功,固又可治诸痹、膝关节痛、筋挛历节、痿躄脚气。

  11、合谷、太冲

  功能:宣导气血,镇肝熄风

  主治:癫痫狂邪各症,手足抽搐,小儿惊风,中风昏迷、口禁不开等。

  方义:合谷属手阳明原穴,为阳主气;太冲属足厥阴原穴,为阴主血,两穴皆为气血通行之关,故为治气血失常疾病之主方。

  12、丰隆、阳陵泉

  功能:降逆通便

  主治:大便秘结

  方义:丰隆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,别走太阴,其性通降,阳陵泉为胆之合穴,亦有沉降之能,二穴同用有承气之功,而无承气之峻猛,治大便秘结,甚为稳妥。

  13、气海、天枢(主下腹部疾患)

  功能:补肾壮阳,导滞清浊

  主治:腹痛、腹胀、肠鸣、泄泻、奔豚、疝瘕、遗精阳萎、小便不利、妇女月经诸疾。

  方义:气海为任脉之要穴,是本经脉气所发,生气之海,气血所会,呼吸之根本,藏精之府,故为下焦之要穴。针宜补法,犹如釜底添薪,蒸蒸不衰。天枢以分利水谷,吸收精微,传话糟粕,清导浊气,为其所长。两穴配伍,具有振奋下焦阳气,清浊导滞,非常适应于下焦积寒与痼冷。

  14、中脘、足三里(主上腹部疾患)

  功能:燥湿健脾,升阳益胃

  主治:胃中虚寒,饮食不下,脘腹胀痛,积聚或停痰,停食,宿饮,痞块,霍乱等症。

  方义:中脘为君,统治六腑之疾。虚证,用补法者,以壮胃气,散其寒邪,调畅中气。泻中脘者,以疏其滞,胃气降,脾气升,津液上潮,呕吐等证自除。取三里为臣,为其有升阳益胃之能,可助中脘安胃益脾。泻三里,为其能降浊导滞,而佐中脘以利运行,二穴相合为君臣之方,临床确有殊功。

 

关键词:[针灸][穴位][治疗疾病]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    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相关文章
    简介

   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处京城腹地,是一所以医疗保健为中心、皮肤病医学研究为重点,向社会全面开放的融医疗、教学、科研、预防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皮肤病医院,是通过PAL机构组织的iso9001、2000国际质量认证的专科医院……[详细]


   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

      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严禁抄袭,我们将对剽窃本站内容者依法追究到底!特此声明!

     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

      咨询电话:010-67693883    医院地址: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三台山路南口临十八号院